close

木雕

 

台灣原住民族喜歡在日用生活器物予以雕刻,除了美觀外,更傳達了文化意涵。

例如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頭目,通常將刻有人頭或百步蛇或鹿等獵物的圖案的雕刻品橫掛屋簷下以彰顯頭目身份,也會在屋內立起雕刻著祖靈像的大型柱雕。在阿美族住屋的木柱和橫樑上,發現刻有許多簡單的紋飾。木雕不僅是阿美族人用以記載英勇事蹟的方式之一,也是男女表達情愛的一種方法。

 

 

 

 

 

 

 

 

 

 

近年來,有許多阿美族的年輕人投入雕刻創作,使阿美族的木雕藝術更增添活力。卑南族的雕刻品大多表現在猴祭時使用的竹桿、竹水筒上。泰雅族以前曾將雕刻普遍應用在男人的竹至耳飾中。雅美族的雕刻主要著力在他們最重視的大船和住屋上,因此在製作大船或房屋時,雅美族男子總是竭盡所能的雕上細緻、整齊的花紋。

 

 

木雕材料的選擇視成品的功能而定。家屋上的木雕或像木桶、木臼、木椅等大型器物,多選用堅固耐用、不易腐壞的茄苳、台灣櫸木、二葉松、樟木、烏心石等。小型物品例如木匙、煙斗、木梳之類,則多用月橘之類質地軟且光潔細緻的材料,因為較易於修整雕刻。傳統排灣族木匙最早都是用月橘或是大葉黃楊的木材,柄部加以紋飾,碗部則留白,木髮梳則多在握柄上施以人頭紋,此外佩刀慣常也加紋飾。

 

 

 

 

 

 

木雕器物可再分為有木雕紋飾與無木雕紋飾兩種,魯凱族雕刻中最常見的圖案是人頭紋、蛇紋或二者的組合,以及圖案變形而成的幾何文。與排灣族相較之下,魯凱族的圖案內容變化較少,但形制較為簡潔有力。

 

 

各族雕刻的圖案亦今昔有異。現今的雕刻圖案趨於生活化,如狩獵、跳舞、上山工作、照顧小孩等,表現方式由抽象趨於寫實,甚至出現了與傳統平面雕刻大不相同的立體雕像。

 

 

 

 

現今的雕刻已不再似往日一般和日常器用、階層制度的關係緊密結合。現今木雕品的藝術創作成分愈來愈重。創作的目的一方面為發揮個人自我的展現,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族群意識再興,因此和族人的生活結合。雖然現在雕刻已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權——以排灣和魯凱為例,以前只有貴族才進行雕刻活動。但在圖案應用上,仍有所區分。例如人頭、百步蛇、陶壺等圖案仍是屬於貴族階層的;平民階層用的圖案則多以日常生活為主題,如狩獵、耕作、舂米等。

 



在排灣族社會中,雕刻師多是男性。而且多具有貴族身份,雖也有平民,但數量不多。在以往的排灣族中並無專業的雕刻師,雕刻工作只是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因為裝飾或美化家屋都是貴族階級的特權,因此平民的雕刻師只能為貴族服務,不能用在自己的家屋上。雕刻師無法透過雕刻技法而獲得社會身份的晉升,最多只能得到眾人的敬重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azen 的頭像
    huazen

    東方之珠

    huaz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